当前位置:肿瘤瞭望>(WCLC)世界肺癌大会>正文

2025WCLC 大咖点评|梁文华教授:不可切除III期NSCLC治疗策略新探索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9/12 15:33:07  浏览量:428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的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2025)于2025年9月6日-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召开。作为肺癌及其他胸部恶性肿瘤领域全球领先的多学科肿瘤学盛会,WCLC致力于传递该领域最前沿的诊疗进展,为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及研究者提供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促进合作交流的平台。

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的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2025)于2025年9月6日-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召开。作为肺癌及其他胸部恶性肿瘤领域全球领先的多学科肿瘤学盛会,WCLC致力于传递该领域最前沿的诊疗进展,为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及研究者提供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促进合作交流的平台。
 
本届大会,一项探索“Canakinumab联合放化疗与度伐利尤单抗治疗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的ChHORUS研究入选迷你口头报告,《肿瘤瞭望》特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文华教授就该研究进行点评,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专家简介
梁文华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后导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部肿瘤综合诊疗病区主任,横琴医院副院长,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肺癌学组副组长,广州国家实验室双聘PI。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A类(原杰青)获得者(方向:肿瘤学)、优秀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主攻肺癌/肺结节的综合诊疗及临床转化研究,年诊疗量1.2万人次,在早期精准防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于国际顶尖期刊JAMA,BMJ,NEJM,Lancet Oncol,J Clin Oncol,Cancer Cell等发表300余篇论文,总被引超过3万次,H指数50,连续多年入选斯坦福-爱思唯尔全球前2%科学家终身影响力排行榜。被评为人民网“国之名医”,南粤好医生等,获得首届广东省青年科技奖、达摩院青橙奖(医学首位),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2018年中国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完成人之一。
 
研究介绍

摘要号:MA01.06

Canakinumab联合放化疗与度伐利尤单抗治疗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Ⅰ/Ⅱ期临床研究(ChHORUS)

研究背景:超过半数的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接受同步放化疗(cCRT)联合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后,会在2年内出现疾病进展。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信号通路与NSCLC治疗耐药及肿瘤进展相关。本研究前瞻性评估了在不可切除III期NSCLC患者的cCRT联合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方案中,加用Canakinumab(一种人源化抗IL-1β单克隆抗体)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方法:CHORUS研究是一项单臂、开放标签的Ⅰ/Ⅱ期临床试验,入组人群为未筛选的不可切除III期NSCLC患者(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4905316)。Canakinumab的给药方案如下:
 
同步放化疗期间:在cCRT开始后5天内启动皮下注射,剂量为200mg,每3周1次,最多给药3个周期;
 
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期间:转为静脉注射,剂量仍为200mg,每4周1次,在此阶段最多额外给药12个周期。
 
同步放化疗方案包括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60 Gy,分30次照射)联合铂类双药化疗;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则遵循标准治疗方案进行。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是:采用基于Kaplan-Meier法的单侧检验,对比历史数据中46%的2年无进展生存期(PFS)率,验证加用Canakinumab后2年PFS率是否提升。仅接受≥1个周期“Canakinumab联合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的患者,可纳入主要研究终点评估。
 
肿瘤缓解情况依据RECIST1.1标准判定,首次评估在同步放化疗结束后4周进行,之后每3个月评估1次。
 
研究结果: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共入组41例患者,其中37例启动方案规定治疗,32例可纳入主要研究终点评估。中位随访时间为24.6个月(95%置信区间[CI]:21.2~27.3)。
 
患者基线特征如下:中位年龄70岁;56%(n=18)为女性;66%(n=21)的ECOG体力状态评分为0分;88%(n=28)有吸烟史;59%(n=19)为腺癌组织学类型。疾病分期方面,多数患者为IIIB期(n=14,44%)或IIIA期(n=10,31%)。
 
29例患者(91%)的PD-L1表达水平已知:其中48%(n=14)的PD-L1表达<1%,28%(n=8)的PD-L1表达≥50%。
 
同步放化疗期间,91%(n=29)的患者至少接受了2剂卡那单抗;卡那单抗在巩固治疗阶段的中位给药周期数为7个(范围:1~12个)。
 
同步放化疗结束后、巩固治疗开始前的首次影像学评估显示:23例患者(74%)在“Canakinumab联合同步放化疗”方案下达到客观缓解;整体来看,共26例患者(81%)实现客观缓解。
 
生存数据方面:12个月和24个月PFS率分别为75%(95%CI:61%~93%)和67%(95%CI:52%~88%);12个月和24个月总生存率(OS)分别为93%(95%CI:84%~100%)和73%(95%CI:57%~92%)。
 
安全性方面:未发生Canakinumab相关死亡事件。3/4级Canakinumab相关毒性反应共7例,多发生于同步放化疗期间,包括3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1)、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4)、3级淋巴细胞减少症(n=1)及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1);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期间发生的3级Canakinumab相关毒性反应共3例,分别为肺部感染(n=1)、疲劳(n=1)和高血压(n=1)。
 
研究结论:在这项Ⅰ/Ⅱ期临床试验中,“Canakinumab联合同步放化疗与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方案用于不可切除III期NSCLC患者时,达到了“2年PFS率>46%”的主要研究终点,且安全性可接受。该结果提示,此方案或为该患者群体提供一种潜在的新治疗选择。
 
大咖点评
 
抗IL-1β单克隆抗体Canakinumab是一种被寄予厚望的抗炎类的免疫治疗,通路作用明确,前期CANTOS研究(心血管III期研究)的探索性分析显示降低了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示Canakinumab对肺癌有抑制作用。遗憾的是后续CANOPY-A(术后辅助),CANOPY-1(一线联合免化)的III期研究都是阴性结果,并未提高疗效,本次报道的CHORUS研究针对的是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免疫维持阶段的联合治疗,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然而受限于单臂设计,仍无法充分评估其在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中的成功概率。可以作出一些合理的推测,CHORUS研究的应用场景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于术后辅助的单药使用(没有联合PD-1/PD-L1),也不同于晚期一线的强联合(存在化疗),可能有望显示出Canakinumab之于PD-1/PD-L1的增敏意义,如果能够取得成功,将有机会更新当前标准的PACIFIC模式。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非小细胞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