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新知>正文

YBCSG 2025年中会丨张剑教授:汇聚学术精英,共探乳腺癌治疗新路径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6/24 11:38:26  浏览量:16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6月13-15日,长江学术带乳腺协作交流年中会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中会暨2025ASCO会后会于上海圆满召开。本次会议聚焦乳腺癌诊疗前沿,通过“江声岁月·睿见·ASCO篇”、“江声岁月·睿见·转移篇”等多个环节的设置,为参会者带来了独特体验,有力推动了乳腺癌诊疗领域的学术交流与进步。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大会主席——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YBCSG)主委、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请他就会议安排、日程策划初衷及HR+/HER2-乳腺癌患者未来治疗方向进行了介绍。

编者按:6月13-15日,长江学术带乳腺协作交流年中会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中会暨2025ASCO会后会于上海圆满召开。本次会议聚焦乳腺癌诊疗前沿,通过“江声岁月·睿见·ASCO篇”、“江声岁月·睿见·转移篇”等多个环节的设置,为参会者带来了独特体验,有力推动了乳腺癌诊疗领域的学术交流与进步。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大会主席——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YBCSG)主委、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请他就会议安排、日程策划初衷及HR+/HER2-乳腺癌患者未来治疗方向进行了介绍。
 
01
《肿瘤瞭望》:作为大会主席,请您对本次会议内容及日程安排进行介绍。

张剑教授:本次会议融合了三大重要主题,分别是长江学术带乳腺协作交流年中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中会,以及2025 ASCO会后会。基于此,会议特别设置了多个环节。“江声岁月·睿见·ASCO篇”环节,我们邀请了乳腺癌领域的多位权威专家,分别就ASCO会议中ER+/HER2-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并重点探讨了这三种亚型乳腺癌患者在抗体偶联药物(ADC)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通过交流,我们期望各位同道能够加深对乳腺癌诊疗的理解,并形成更为扎实的诊疗路径。
 
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中会部分,我们特别邀请了两位统计学专家,就统计学方法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我们还从研究者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设计临床研究,以及如何在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中挖掘研究灵感,这些内容无疑将为参会者带来更多收获。
 
在“江声岁月·睿见·转移篇”环节,我们针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肝转移、脑转移、骨转移等不同部位转移的最新治疗进展以及不良反应管理进行了介绍,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指导。
 
在会议最后一天上午的“长江十策·洞见”环节,我们邀请了多位乳腺癌领域的专家,分享不同亚型乳腺癌治疗中的十大热点议题。相信此次会议能为各位同道带来独特的参会体验和丰硕的收获。
 
02
《肿瘤瞭望》:此次会议涵盖的学术内容丰富,包括长江学术带支持治疗学院活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前沿进展研讨会、江声岁月·睿见、长江十策·洞见等多个板块。请您为我们分享下这些会议板块的策划,是基于怎样的行业需求和学术趋势考虑的?

张剑教授:ASCO会议刚刚落下帷幕,其展示的内容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大家对这些内容兴趣浓厚,且有深入理解的需求。基于此,我们认为举办ASCO会后会,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是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缓的。2025年ASCO会议上公布了众多研究进展,我们会深入思考其中哪些内容会对临床实践产生改变,以及基于这些最新进展,是否会对各个亚型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影响。
 
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YBCSG)作为长江学术带肿瘤协作组(YCOG)的分支机构,已成功开办十二所学院,包括靶向与免疫学院、临研学院、化疗学院、新辅助学院、基础与转化学院等。这些学院的设置得到了业内的普遍关注与高度认可。在支持治疗领域,我们专门设立了支持与康复学院。这是因为患者在接受各类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得到相应的支持,支持治疗虽然一直是我们开展的工作,但往往容易被忽视,实际上它至关重要。在本次大会上,YBCSG支持治疗学院成员围绕相关议题展开了讨论,尤其聚焦于支持治疗学院基金的情况。该基金面向全体临床医生开放,他们可以提出临床或基础领域的科研设计,并提交基金申请。经过严谨的审评流程后,预计11月份将公布评比结果,12月份正式揭晓最终结果。因此,支持治疗学院基金的相关工作是支持治疗学院的重点任务之一。
 
此外,前面提及的转移性乳腺癌治疗相关进展,以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中会对临床研究的关注等内容,都是我们长期以来关注的重要议题。我相信,此次会议板块的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临床医生当前的需求。
 
03
《肿瘤瞭望》:长江十策·洞见板块,多位专家对各亚型乳腺癌患者当前的治疗问题进行了介绍,您认为在HR+/HER2-乳腺癌患者治疗领域,未来有哪些方向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和深入探索的?

张剑教授:在HR+/HER2-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中,我们依据疾病分期进行分类治疗,分为早期乳腺癌和晚期乳腺癌。
 
早期乳腺癌治疗方向
 
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领域,我们重点关注通过高危人群筛查,借助强化治疗手段(如延长内分泌治疗时间,或采用CDK4/6抑制剂进行强化治疗)来改善患者预后,甚至降低复发风险。
 
今年ASCO大会上,HR+/HER2-早期乳腺癌治疗领域公布了多项研究结果。NATALEE研究亚组分析结果(摘要号:516)表明,无论患者绝经状态和年龄如何,经过长时间随访,瑞波西利+NSAI均可为II/III期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邵志敏教授报告的DAWNA-A研究结果(摘要号:515)显示,对于淋巴结阳性的高危人群,达尔西利+ET辅助治疗能显著延长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的iDFS。这意味着未来对于这类患者的辅助治疗,我们有了更多选择。
 
△DAWNA-A研究主要终点IDFS
 
对于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OFS的使用,此次ASCO大会上多项研究数据进行了更新。例如,SOFT&TEXT研究15年生存数据更新,ASTRRA研究10年DFS数据更新。这些研究更新的数据表明,长期随访下,使用OFS的患者疗效持续存在,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强化治疗的信心。不过,无论情况如何,对于早期HR+/HER2-乳腺癌,我们的治疗目标始终是治愈。
 
△STRRA研究10年随访DFS
 
晚期乳腺癌治疗方向
 
晚期乳腺癌治疗领域的进展更为显著,主要体现在新的治疗药物和新的治疗模式两方面。
 
新的治疗药物:本次大会公布了VERITAC-2的临床研究结果。其中,Vepdegestrant是首个基于PROTAC技术设计的口服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虽然该研究中总体人群未达到统计学显著获益,但在主要终点ESR1突变的人群中却看到了统计学差异,这一点至关重要。目前该药物已申报上市,未来有可能改变ESR1突变患者的治疗格局。
 
△VERITAC-2研究主要终点:BICR评估的ESR1突变人群和总人群的PFS
 
新的治疗模式:在原有治疗体系中,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采用二线治疗,二线治疗失败的患者采用三线治疗,且可能会根据相关基因检测筛查结果决定后线治疗策略。但今年ASCO大会上出现了新的治疗模式,即在当前治疗线数中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并根据最新检测结果适时改变治疗模式。既往PADA-1研究提示,动态监测6个月左右患者会陆续出现ESR1突变,在检测到ESR1突变(疾病进展之前)时,从当前治疗方案转换为氟维司群联合哌柏西利,与继续使用AI+哌柏西利治疗相比,显著改善了患者PFS。
 
本届ASCO大会上公布的SERENA-6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新模式。该研究入组了接受AI+CDK4/6i(阿贝西利/哌柏西利/瑞波西利)一线治疗≥6个月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每2-3个月用ctDNA检测ESR1突变,并同步进行常规影像检查。检测到ESR1突变但无疾病进展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接受Camizestrant+CDK4/6抑制剂(类型和剂量保持不变)+安慰剂治疗,另外一组患者继续使用AI+CDK4/6抑制剂+安慰剂治疗。
 
 
结果显示,Camizestrant+CDK4/6抑制剂治疗相比继续原方案治疗,可显著延长PFS(16个月vs.9.2个月,HR 0.44,95%CI:0.31-0.60;P<0.0001),目前OS数据尚不成熟,但随着随访时间延长,患者有望获得OS获益。该研究结果也增强了SERENA-4研究在未接受任何系统治疗的新诊断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使用口服SERD类治疗药物的信心。无论这种模式的治疗结果如何,若能获批相关适应症,且国内有相关研究开展,必将改变我们的临床实践。
 
 
以上是我结合本次ASCO大会,总结的HR+/HER2-乳腺癌患者治疗领域未来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和深入探索的方向及我自己的相关思考。

04
《肿瘤瞭望》:乳腺癌治疗领域的进步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和高效的团队协作。在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的带领下,我们应如何加强各地区团队之间的协作,以提升整体的乳腺癌诊疗水平?

张剑教授:实际上,全国的每一个省(自治区)、市,都活跃着从事于乳腺癌诊疗事业的同道。这些同道活跃于多学科诊疗团队中,包括外科、内科、放疗科以及病理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大家怀揣着对乳腺癌诊疗工作的热情,致力于提升患者的诊疗疗效和生活质量。
 
在这个越来越被认可的交流平台上,志同道合的医生们汇聚在一起,围绕乳腺癌诊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展开深入交流。大家可以分享各自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相互学习、互相支持。这样的平台不仅能为当前的学术交流提供便利,更为未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创造了可能性。通过中青年的深度参与和积极合作,有望催生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推动乳腺癌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大家的持续支持与关注。联盟始终保持着对乳腺癌领域前沿动态的高度敏感,每天都会组织专业人员对新的文献进行深入解读,并将解读成果及时分享给广大临床医生,方便大家学习和借鉴。此外,我们也一直致力于面向患者开展科普工作,提高患者的健康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联盟还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如举办线上、线下学术讲座、开展病例讨论会等,旨在为大家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我们做这些工作的最主要目标,就是让大家能够持续获得学习的动力和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诊疗水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各地区团队之间的团结协作。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为未来的中国乳腺癌诊疗事业贡献同一份力量,共同推动我国乳腺癌诊疗水平迈向新高度。
 
张剑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博导、一期临床试验病房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防治与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委
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YBCSG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召集人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委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乳腺癌防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青委会副主委
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研究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DE外聘专家、首批化药临床兼职审评员
上海“医苑新星”杰青人才获得者
获2023十大医学先锋专家、2023“人民好医生”杰出贡献奖
《Diseases&Research》副主编、人卫《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副主编
第一/共一/通讯SCI论文80余篇(Lancet Oncol、Ann Oncol、Nat Commun、Clin Cancer Res、J Hematol Oncol、STTT、ACS Nano等)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