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大咖点评丨马锐教授点评COCOON研究PROs: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方位预防性处理策略提升埃万妥单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6/19 15:43:47  浏览量:18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5年在芝加哥举办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已正式闭幕,本次会议发布了肺癌领域诸多重磅研究,其中COCOON研究公布了患者报告结局(PROs)。《肿瘤瞭望》特邀辽宁省肿瘤医院马锐教授就该研究结果进行深度剖析。

2025年在芝加哥举办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已正式闭幕,本次会议发布了肺癌领域诸多重磅研究,其中COCOON研究公布了患者报告结局(PROs)。《肿瘤瞭望》特邀辽宁省肿瘤医院马锐教授就该研究结果进行深度剖析。
 
马锐教授
●辽宁省肿瘤医院胸内二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兼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执行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肺癌分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理事会理事,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市领军人才。
 
2025 ASCO公布的研究结果
 
摘要号:8641
皮肤预防性给药对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PROs的影响:来自Ⅱ期COCOON研究的结果。
 
在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COCOON研究首次公布了主要终点数据,结果显示:皮肤加强管理方案可以显著降低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一线治疗前12周内出现的中重度(≥2级)皮肤相关不良事件(AE),由76.5%降至38.6%(OR:0.19;95%CI,0.09-0.40;P<0.001)。相较于标准皮肤管理,皮肤加强管理方案显著降低了包括面部/身体、头皮、甲沟炎在内的临床关注的中重度(≥2级)皮肤AE的发生率。
 
 
在此次公布的PROs结果中,观察到在C3D15,相较于标准方案,COCOON皮肤加强管理方案全面降低了皮肤AE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包括机体功能、情绪和体征状态。
 
 
并且,在前3周期,相较于标准方案,皮肤加强管理方案组超过2/3的患者未出现或仅出现轻微皮疹、皮肤状态不良及指甲感染,再次验证了皮肤加强管理方案可有效降低皮肤AE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PGI-G量表用以评估患者皮肤相关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无、轻度、中度和重度)

专家点评
 
肺癌的治疗模式日新月异,双特异性抗体和抗体偶联药物(ADC)在中国的陆续获批上市,使肺癌的治疗进入了全新时代。新的治疗方案极大改善了患者预后,但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不仅关注疗效,同时也关注安全性和耐受性,要让患者活得久,更要活得好。
 
在目前的抗肿瘤药物研发中,安全性已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尤其是对需要接受长期治疗的药物的安全性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期待,将改善安全性的管理、监测以及预防等措施作为重要研发方向。另外,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的理念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临床报告结局特别是其中的患者报告结局可以直接反映患者的真实感受,成为了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埃万妥单抗是一款全人源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目前在中国已经获批上市,近期实现了临床可及。临床医生面对一款全新作用机制的药物,如果既往没有参与过该药物的临床研究,初期可能会望而生畏,担心药物的安全性如何,以及是否可以做好全方位的安全性管理。强生公司也看到了临床医生对安全性的顾虑,积极开展了多项提高用药安全性的相关研究,有效性、安全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埃万妥单抗在不同治疗模式下关注的不良反应略有差别:在联合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兰泽替尼时,需要关注皮肤毒性,输注相关反应(IRR)和静脉血栓栓塞(VTE);在联合化疗(卡铂+培美曲塞)时,需要关注皮肤毒性和IRR。
 
在皮肤毒性方面,临床医生经过了一代、二代、三代EGFR-TKI的长期应用,处理起来已经得心应手,但如何更好地预防皮肤毒性的发生尚不明确。而COCOON研究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憾,通过预防性抗生素(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口服给药(第1-12周),1%克林霉素头皮洗剂外用(第13-52周),4%氯已定涂抹指/趾甲以及神经酰胺润肤霜外用显著降低了中重度(≥2级)皮肤毒性的发生,减少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减少了患者因为颜面部皮肤毒性带来的焦虑和自卑心理。
 
埃万妥单抗作为一款需要静脉输注的药物,IRR的发生较为常见,发生率为42-63%,但≥3级的发生率较低,仅为1.3-6%。IRR主要发生于首次输注,中位发生时间为输注后1小时。临床常见的症状包括:寒战、呼吸困难、恶心、潮红、胸部不适和呕吐等。一旦疑似IRR,则需要中断输注,并对患者实施监测,判断为3级时需要给予支持性治疗药物,直至反应症状消退。目前针对IRR的标准预处理方案已明确,包括抗组胺剂、退热剂和糖皮质激素。在SKIPirr研究中发现,在标准预处理的基础上,增加地塞米松8mg预处理(共给药5次),可将首次输注IRR的发生率从既往的67.4%降至22.5%,并且未出现≥3级的不良事件。
 
VTE是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时常见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过程中,仅有5%患者基线进行了预防性抗凝治疗。在PALOMA-2研究中发现,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患者,出现VTE的发生率仅为11%,所以在这种联合治疗方案中推荐前4个月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
 
 
通过这种全方位预防性处理策略(Comprehensive AE prevention strategy,CAPS)提升了埃万妥单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为患者保驾护航,减少患者因为AE导致的中断治疗、用药减量或者终止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